本文转自:人民网-安徽频道
“太热了,我得去‘城市超人补给站’缓缓。”“渴了,你可以去‘超人’那里看看。”……这些天,“城市超人补给站”成了庐江县东顾山街道快递小哥、外卖骑手、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口中热议的“高频词”。这个听起来奇怪的名字,究竟是个什么地方?它又为高温下的坚守者提供些什么帮助?
“城市超人补给站”为高温下的坚守者“续航”。
上午十点刚过,室外热浪翻滚,气温已突破35℃。刚完成内环路清扫任务的环卫工人石玉琴,熟练地推开驿站的玻璃门。她额头上挂着汗珠,工装后背湿透了大片,径直走向小冰箱,取出一瓶冰水,随即在凉爽的大厅里找了张椅子坐下,长舒了一口气。“以前在外面干一会儿,就口干舌燥,浑身湿透,找个阴凉地歇脚喝水都难。”石玉琴边擦汗边说,“现在好了,这里渴了有水,热了能吹空调。社区惦记着我们干活的人的这份心意,可比水还解渴!”
环顾四周,这个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大厅闲置空间改造的驿站,面积不大却温馨实用:几张桌椅、一台装满冰镇水的冰箱、一个放置着藿香正气水、风油精、止泻药等常备药品的药箱,还有免费使用的充电插座、针线包、微波炉等等。“城市超人补给站”标识下,所有物品均供免费自取,补给站大门随时敞开,欢迎户外劳动者的到来。
“城市超人补给站”为高温下的坚守者“续航”。
补给站自运行以来,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主动靠前服务,看到像石玉琴这样的“熟面孔”到来,都会热情地递上扇子,聊上几句家常,叮嘱防暑注意事项,让小小的驿站更添人情味。“我们设立这个补给站,就是给这些高温下坚守的群体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。”晨光社区党委委员沈亚琴道出了设立驿站的初心。她介绍,快递员、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规模日益壮大,他们顶烈日、冒酷暑,面临着脱水和中暑的风险,维系着城市的高效运转,可谓是“城市中的超人”,补给站的名字也是由此得来。“解决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劳动者的实际困难,正是我们践行‘为民办实事’的具体体现。”沈亚琴说。
据了解,晨光社区的“城市超人补给站”设立近一个月来,通过党员志愿者轮值服务和定期补充物资,平均每天都有数十位像石玉琴一样的户外劳动者前来歇脚、补水或短暂休整,已经消耗了8箱瓶装水,累计服务已超过二百人次。 “这不仅是一个休息点,更是拉近群众距离、体现城市关怀的一扇窗口。”沈亚琴表示,社区更希望这个小小的驿站能起到“抛砖引玉”的作用,“我们呼吁更多的社区、临街商铺和单位加入进来,让关爱成为一种社会风尚,让城市更有温度、更富人情味。”(刘栋 文/图)
大牛时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